天天资讯:汝阳县县长姬素娟:左手水果红薯、右手花菇,打好“生态产业化产业品牌化”牌

发布时间:2023-06-15 15:50:11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文 朱哲 摄影】“曹公解忧唯杜康,杜鹃花开春更长。”6月13日,在2023品牌农业神农论坛上,汝阳县人民政府县长姬素娟在分享乡村振兴河南标杆案例时,详解汝阳水果红薯和汝阳花菇区域品牌的打造及建设路径,并向所有参会嘉宾发出盛情邀请到汝阳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

生态兴则经济兴,水果红薯和花菇担纲汝阳特色农业排头兵

悠悠中原,醉美汝阳。汝阳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呈“七山二陵一分川”地貌54.3%的森林覆盖率,49条分属黄、淮两大水系的河流。黄淮两大水系赋予了汝阳天然的资源禀赋,也让“山水共融、人文共美”成了汝阳的金字招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姬素娟介绍,生态宜居的汝阳,已拥有红薯、香菇、杜仲、甪里艾、花生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一。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7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总数达60个,特色农业产业是汝阳最大的优势、最强的支撑、最亮的品牌。

“近年来,汝阳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确定了‘南菇菌、中薯烟、北种养’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姬素娟表示,在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的过程中发现,汝阳特色农业产业缺乏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农民增收作用不明显,必须加强产业品牌化建设。

如何利用好天然资源禀赋?成了汝阳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品牌化面前的一道难关。

姬素娟分析称,汝阳红薯产业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群众参与度高,种植面积豫西第一。但品种单一、市场同质化严重。汝阳香菇产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因小、乱、散,产业链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香菇产业发展。“破解发展瓶颈,必须坚持差异化,突出特色,精准发力,打造区域品牌。”姬素娟表示。

“在北京福来咨询的帮助下,我们聚焦汝阳红薯、汝阳香菇两大产业,顺势而为推出了汝阳水果红薯、汝阳花菇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开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品牌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汝阳实践。”姬素娟介绍道,汝阳有优质红薯16万亩、特色香菇1.5亿袋,综合效益将近70亿元。

科技投入、产业保障、农旅融合,多措并举壮大产业品牌

突出特色、精准发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只是产业品牌化的第一步,要想发展壮大汝阳区域公用品牌,离不开统筹部署、协同发力。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地方管理水平、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生态水平的凝结。”姬素娟认为,发展壮大产业品牌,还需要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保障措施,引领产业发展;聚焦农旅融合,壮大产业品牌。

据了解,汝阳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甘薯研究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高标准建立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汝阳)水果红薯研究院、中国(汝阳)花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助力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行产品品质认证制度,实现全流程监管,带证上市、有效溯源。

“我们建设水果红薯千亩示范方16个、500亩示范方29个、300亩示范方44个,发展红薯种植16万亩。新培育香菇类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合作社1家、市级合作社2家,初步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香菇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姬素娟介绍道。

目前,汝阳建立了香菇交易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成冷藏保鲜设施1145座,总容积6.4万立方米,贮存能力达3.4万吨,夯实产业品牌化发展之路。姬素娟称,满足群众发展品牌农业的金融需求,创新地推出的“惠农e贷”“香菇贷”“红薯贷”等金融产品。

此外,汝阳还采用线上+线下、传统+新媒体等形式,展示生态汝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建设前坪文化印象园、窑沟红薯主题乐园,全力打造集科普研学、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窑沟村已经成为洛阳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