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知|坚定文化自信,文旅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23-08-31 14:59:35 来源: 金融界

文化是发展旅游的核心资源,更是旅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内涵。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旅游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最适宜和最重要的载体。文旅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推动旅游与文化资源的交叉利用,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资料图片)

一、文化旅游: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

文化旅游是一种通过旅游活动来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参观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从而增进旅游者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享受旅游的快乐,更能够让人们学习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文化旅游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体验旅游、文化交流旅游等传统的文化形式,还包括了一些新兴的文化体验方式,例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节、文化主题酒店等。这些新形式的文化旅游也为旅游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增加了旅游的乐趣和吸引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文化旅游相关企业6.4万余家,其中,2023年1-7月新增注册企业近7000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50.6%;

从地域分布来看,湖南、四川以及山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6260余家、4320余家以及4280余家。

二、文旅市场多点开花 满足游客的一切想象

中国,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其文化内涵、内容以及形式更是包罗万象,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到春秋战国群雄逐鹿的故事,再到大唐盛世的宏大叙事,历经24朝的泱泱大国,文化资源是其在世界民族之林都有一席之地的瑰宝。而如今,随着消费者理念的升级,数字技术的进步,形式的日渐多样化,文化旅游逐步成为大家热衷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延展出不同的各种类型,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沉浸式旅游身临其境“触摸”风景

近年来,“沉浸式”成为文旅消费热点,几乎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所有领域,内核元素越来越丰富。景区、博物馆、游乐园等运用全息投影、增强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将观光“打卡”变成深度体验;许多演出也构造了虚实结合的情景式场面,邀请观众登台互动,融入剧中世界。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沉浸式旅游大受欢迎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更高水平、更多形式、更加丰富的文旅产品的需求。单一的景区游览、文字讲解、静物展示等旧有业态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兼具故事性、娱乐性、艺术性的沉浸式项目中,游客从“看画人”变成“画中人”,消费者从台下走向舞台中央,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得到充分满足,顺应了眼下消费升级的趋势。

今年以来,我国文旅市场加速回暖,以沉浸式旅游为代表的新供给越来越受游客追捧。某网络点评app发布数据显示,8月以来,平台上含“沉浸式”关键词的笔记数量同比增长近70%,“沉浸式”成为上海、武汉、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消费者搜索的热门关键词。

沉浸式项目作为“增量”,是传统文旅产业盘活存量资源、谋求转型升级的良好选择,投入较低、风险较小、回报较快,相对小众的文旅项目可以借此吸引到更多流量,较为成熟的文旅项目也可以提升留客能力、吸引二次消费。新产品的供给、新业态的培育,为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增长点。

“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总有一款适合你

今年是暑假游最为火热的一个夏天,到处都是关于暑假游的新闻,“5天登顶五岳”、“2天逛完北京”、“24小时吃遍重庆”,一时间,“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全网,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年轻人晒出的独特攻略。与之相反的是“City walk”,强调随心所欲、慢节奏以及沉浸式,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城市,近期也是年轻人的心头好,相关话题浏览量达3.1亿,某种草平台笔记超过36万篇。

City walk的走红其实显示出当下年轻人旅游观念的转变。相较于“特种兵旅行”,City walk能够与城市产生更深度的连接,参与者更加看重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对城市和生活的深度理解,是对旅行“质”的追求。这种心态与观念的改变也体现出当下年轻人在喧闹中回归生活本真,在平淡中寻找温暖,在温暖中寻求感动,在感动中追寻自己的幸福感的生活态度。而“特种兵旅行”这类新型旅行方式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他们受到时间和金钱的限制,所以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多去一些景点或网红打卡地,是对旅行“量”的追求。

即使这两种旅游方式看似截然不同,两者目的也是“殊途同归”,都是了为了美食、美景付出时间与精力。在长期关注旅游领域的人类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看来,“通过旅游,人可以有限度地摆脱例行事务和日常活动,让感官投入一连串刺激活动,与平日的平凡无奇形成强烈对比。”如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是放松心情,治愈心灵的不二选择。

研学旅行文化旅游新升级

这个夏天另一个火爆的概念非“研学旅行”莫属,研学旅行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宠,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旅行的好奇心,更能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研学之旅,更是一种探索历史文化之魅力的过程,让人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研学旅行数据显示:近年来,参加研学的学生人数持续上涨。2019年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494万人次;2022年研学旅行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

例如: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之际,西安市曲江新区联合某OTA旅行平台和电影出品方,推出6条IP同款暑期研学线路;贵州依托丰富红色资源,推出10条红色研学线路迎接暑期;广州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结合自身特色推出研学项目等许多方面已经在用行动作答:从文旅融合中诞生的研学游,也必然在文旅融合中升级革新。

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研学旅行相关企业2.3万余家,其中,2023年1-7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830余家,同比上涨79.3%;

从地域分布来看,湖南、山东以及安徽,三地相关企业数据位居前列,分别拥有6500余家、2500余家以及2300余家。

演唱会经济演出经济撬动消费新活力构建旅游新业态

一场演唱会带火了一座城市。8月6日晚,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了一场演唱会,场内场外超十万名歌迷相聚,相关话题屡次登上微博热搜。据统计,演出前后,西安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作为集文化、娱乐、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演唱会等线下大型演出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客流,进而扩大城市知名度,丰富消费新业态。据《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50%。

从单纯的旅游观光,创意科技驱动到如今的以消费者生活方式为出发点,新型的旅游业态在注重精神文化体验的同时释放了文旅消费意愿,有效增强了经济活力。演唱会经济、音乐节和小剧场等新空间在拉动地区消费、丰富文化娱乐体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实力不可小觑。

文旅产业文化赋予旅游内涵 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文化是旅游的深刻内涵,为旅游赋予深层次的意义,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是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全过程,实现旅游形式和文化内容统一,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有利于凸显文化旅游产品特色,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文化产业加速繁荣

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广泛、最大众的交流方式,必然是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创新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内涵,加速文化繁荣。比如,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人文景观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潮流的先行者。

有利于区域形象全面提升

旅游吸引力强,旅游品牌知名度高的地方,都是有独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比如,人们通过风筝节了解潍坊,通过冰雕节了解哈尔滨,通过“磁器口”了解重庆等。发展文化旅游能够向游客充分展示各地不同的文化、山水、民风、发展活力,使更多的人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大家爱上“中国文化”。

有利于优秀文化弘扬传承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传承和弘扬的过程。西藏布达拉宫、云南的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景德镇古窑等文化遗产大都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得到修葺或保护,获得了新生。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随着政策措施的持续优化,消费者对于文化旅游热情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预计在下半年有着更好地表现,在可见的“十一”小长假可以看到更靓丽的消费数据。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